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精品作文

关于茶香雅韵的作文

《关于茶香雅韵的作文》【第一篇】

  我们迎来了轻松的暑假生活,暑假里,我参加了许多活动,如:旅游、游泳、跳舞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年级组织的茶香雅韵活动。

  那天,我来到年级时,被那浓浓的活动气氛给惊呆了。年级一共开了六个体验馆,每个体验馆上都挂着一面旗帜,旗帜上用淡黄色写着一个大大的茶字,茶字在深红色的背景衬托下格外别致。旗幡旁边标注着各个体验馆典雅的名字。各馆门口站着迎宾小姐,用楚楚动人的微笑,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

  清雅轩、品茗阁、赏壶阁一个个名字出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看到名茶荟时停住了脚步决定进去看一看。原来名茶荟是介绍茶的种类。主持人带着我们来到了教室后方的一张大桌子前,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茶罐、各式各样的茶叶。主持人为我们一一解说。我喜欢一个陶瓷茶罐,里面装着茶叶里的瑰宝:白茶。它形状挺直如针,整个茶芽披满白色的茸毛,冲泡后品尝,鲜醇可口。听讲解,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防癌、防暑、治牙痛等药用功效。茶罐的颜色呈咖啡色,用黑色墨汁书写着茶字,旁边雕刻着两条龙,双龙之间,有两个娉娉婷婷的姑娘,一个端着茶具,另一个捧着茶罐行走。我不禁感叹,原来我国的茶具制做得如此典雅、精制!

  接着我又去参观了其它体验馆,虽然活动只有短短的1小时,但是我们聆听了茶的历史,观赏了精美的茶具,品尝了美味的茶点,还欣赏了优雅的茶艺,令我们在袅袅茶香中流连忘返,心中暗自赞叹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现在受海外文化的影响,常喜欢喝可乐、雪碧等饮料,但这些饮品并不是有益健康的,一壶香茗沁人心脾、茶香四溢,茶才是真正的绿色饮品。

六年级:罗晶

《关于茶与楹联趣说的作文》【第二篇】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渊远流长。古往今来,很多骚人墨客与茶结缘,留下不少妙趣横生的茶诗、茶联,遍及神州名山大川、茶楼、茶馆、茶社和茶亭。当我们游览这些地方时,边品茗边欣赏茶联,顿觉静中有动,茶中有文,眼界大开。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能诗、会画,又懂茶趣、喜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纸。

  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入茶联。

  在家乡,郑板桥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有一茶联写道: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清淡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郑板桥生与墨有缘,但又与茶有交,为此,将茶与墨融进茶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 苦茗一杯成化窑。

  联中将“文房四宝”与茶和茶具联在一起,活脱脱地再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郑板桥还写过一首宣传越州(今浙江绍兴)日铸茶的茶联:

  雷文古泉八九个, 日铸新茶三两瓯。

  其它茶联欣赏

  疑成云雾顶, 茗出晨露香。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尘虑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香飘屋内外, 味醇一杯中。

  蒙顶山上茶, 扬子江心水。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菜在街头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茗外风清赏月影, 壶边夜静听松涛。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为爱清香请入座, 欣同知己细谈心。

  兰芽雀舌今之贵, 凤饼龙团古所珍。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 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茶 馆 与 茶 联

  在我国,各地的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墙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到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联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联生辉。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门门柱上,悬有一副茶联: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联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进得前厅入院,在会客室的门前木柱上,又挂有一联: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这副茶联,并无“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们对茶叶的共同爱好,以及主人“以茶会友”的热切心情。使人读来,大有“此地无茶胜有茶”之感。在陈列室的门庭上,又有另一联道: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联中措辞含蓄,点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观赏,已有如入宝山之感。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门前挂有一幅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该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点化其中,其妙无比。

  扬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联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无肉亦可; 雅淡离我难成。

  当年绍兴的驻跸岭茶亭曾挂过一副茶联,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话行人。

  此联语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给行路人带来的一份惬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几分艰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这样写道:

  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此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既朴实,又现实,令人叫绝。

  福州南门外的茶亭悬挂一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该联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门“北京大茶馆”的门楼两旁挂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碗茶广交九州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这不仅刻画了茶馆“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贵阳市图云关茶亭有一副茶联:

  两脚不离大道,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道;一亭俯着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既明白如话,又激人奋进。

  旧时广东羊城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茶联一副。终于作成茶联一副。联曰:

  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里用了四个人名,即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两字分别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来自然、流畅,而且还巧妙地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理所当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欢迎和传诵。

  蜀地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业,但因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后来,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大门两边: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此联对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贬,反而劝人要呵护身体,潇洒人生,让人颇多感悟,既奇特又贴切,雅俗共赏,人们交口相传。

  回文茶联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倒读则成为: “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

  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

《关于茶语的作文》【第三篇】

  也许是寒假的缘故,自己的空闲时间更多了。很休闲的坐在窗前,一口一口地品啜冰醇茉莉,清新甘甜的气味的气味便氤氲开来,盈满整个口腔。

  忽的在眼前展开一幅画卷,,漫山新茶。汲取于此的一抔茶叶经历了怎样的波澜历程来到了我的面前?浓缩在了这仅仅罐装的500ML里面。

  绿色一旦与水契合,便有了灵魂。在杯中上下翻腾灵动,扑鼻的香味便也由杯口悄然溢出,只需片刻,青绿摇曳,心便随着茶叶渐舒渐展。

  来自高山,又被尖锐的目光精细挑选,这在山间在风日里长养的精灵。经过手掌与炙热的锅底的抚摸,躺在我手心的只是扁扁的一段一段,皱皱的纹路相互扭曲,缠绕它的是一路走来的艰辛磨难。然而无论外表怎样,那香气直直沁人心脾。

  想若,那茶在山间呆久了,便也脱胎于土地,有了诗人的灵性。

  想若,那茶如若生于古代,未必不可落得灿烂的女子品性。

  娴静优雅的茶会在阳光浓烈的日子里,摆弄拾掇着自己的裙袍。阳光细碎地洒在她脸上,她微微眯着眼,笑着,浅浅满足地微笑着。这样的女子身在自然的怀抱,在风日里长养,触目为,一对眸子也必清明如水晶呵!

  把手掌稍稍握紧,似乎还有些粉末掺杂其间,这些如尘埃似的东西一粒粒细细的黏在它们那些干缩的身躯上,在灯光下,甚至能折射出银亮的光线。这些茶叶放在手心几乎是感觉不到重量的,但是我怎么不会知道,那些需要它们承受一生的重量。

  拳起双手,让每一枚茶叶顺着手心碰触到杯底,隐约听见被子里面清脆的回响,这是茶叶在杯中奏响了生命的乐章。像雨水的灵动,欢乐而骄傲的音符紧锣密鼓地踏着节奏蹦进杯中,随即切入废水迫不及待的呼呼喘气。

  一壶沸腾的水,猛然间划破它们的宁静,茶叶便开始在杯子里一圈又一圈的轮回。一个个婀娜多姿,一个个摇曳生辉。纷繁舞动的叶子在透过玻璃壁向我们展示着它们的优雅,用羞涩裹挟住身体绽放楚楚动人,又或者去敞开胸怀,伸出双手托举中心的嫩叶,然后手舞足蹈。那些弯成不可思议的弧度,穿梭在缤纷的绿色中,交错有致,勾勒出繁华至极的华美光芒。

  茶叶遇水,灵魂显现。

  与之前躺在手心时作比,一动一静。当繁华缓缓隐没之后,杯中的世界又趋于最初的宁静。带着对万物对上帝上午虔诚信仰,茶叶开始向杯底游去,一层一层往上叠,越见稠密,不约而同。像极了在耶路撒冷哭墙前匍匐的信仰人群。

  由宁静到繁华,再有繁华回归宁静。是茶叶脱离茶树,辗转烘制,遇水则灵,沉入杯底的诗篇啊!

  如果,那茶就是女子,我愿给她取名茉莉。茉莉长于风日里,生于传统的茶乡小镇,生生世世都羁绊紧了茶。战火纷扰,被迫远走,离开亲人,机缘巧合,入得宫廷,一时荣华尽至。看惯罢,茉莉保持了茶乡女子特有的恬淡的秉性。

  东方朔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之语,茉莉曾经生于青山,又颠沛流离,后又进入宫闱,现在想来,一切浮云过往,自是毫不介怀。而今的茉莉真是心静如山,悠然有古代贤者乘风归去的隐逸之风了。再次时隔多年,回到那日思夜想的家乡后,茉莉只身站在漫山的茶树前,多少细碎的日子在脑际幕幕呈现,那些旧的过往不正像极了她亲手泡制的杯中茶。

  我一直耿耿于怀那固定在500ML塑料瓶装的饮料茶,它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它应该把繁华绽放在那唇齿留香的杯盏中啊!

  茶叶,它们的出身本就不平凡。栽种在高山之上,吸透了露水的清澈,汲取了迷雾的深邃,更是在白昼与黑夜,将光聚合,凝结成了适合采摘的一小片。这萃取自顶端的精华,被高温炙烤过,被废水冲泡过,却一直保持生命最原始的绿色,却一直让最浓郁的茶新弥漫。

  品茶,品人生。

  当我们最终尘埃落定,是不是恬淡从容?

  浙江省嘉兴市嘉兴一中六年级:逍遥怡笑

  点评:作者以非凡的才情,写出了杯中茶的清新脱俗、恬淡从容,从时间和空间、动和静、茶和人生的联系上,写出了茶的灵魂,长短句错落有致,修辞手法运用自如,由宁静到繁华,再有繁华回归宁静。是茶叶脱离茶树,辗转烘制,遇水则灵,沉入杯底的诗篇啊!,这样优美的语段比比皆是,是难得一见的美文佳作。

  点评老师:陶流林老师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email:640661#qq.com (把#换成@)